- ·上一篇文章:浙江警方打掉一“杀猪盘”团伙 抓获62人涉案3000余万元
- ·下一篇文章:浙江推传统戏曲演出季:涵盖多剧种 五地联动共演78场
“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亮相国博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
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应妮)“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其中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南澳I号”、“碗礁I号”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
观众母子在展厅参观 应妮 摄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鲸波浩渺——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自唐代起,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荣,航海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广州、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诸多国际性大港相继涌现。唐代中后期,陶瓷器开始作为大规模外销的商品。长沙窑、越窑、邢窑、巩义窑以及广东地区生产的早期外销陶瓷器,开启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辉煌历程。
展厅内景 余冠辰 摄
第二单元“帆樯如林——宋元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心由陆地逐步转向海洋,以中国为核心的南海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海上贸易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开始,经济中心逐步南移,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福建地区为核心的外销瓷产区工艺逐渐成熟,产量急剧增加,主导了这一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中国瓷器由此进入大规模外销的阶段。
第三单元“瀛涯万里——明清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全球化贸易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瓷器的贸易网络开始向欧美地区延伸。以景德镇窑、德化窑等为代表的外销瓷器,风靡世界,成为了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对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方社会和文化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鉴,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展厅内景 余冠辰 摄
展览展出的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其中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南澳I号”、“碗礁I号”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
相关策展人表示,此次展览以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瓷器为主体,通过制度、生产、运输、行销、影响等几部分内容,并结合国内外重要遗址、沉船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力求复原我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的繁荣面貌,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与世界基于海洋贸易不断深化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等重要史实,强调历史上我国在全球陶瓷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向公众呈现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16展厅,展期3个月。(完)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891748", container: "_i630znox87b", async: true });[img]//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m.js" async="async" defer="de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