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   
当前位置:山东财经山东新闻地方新闻
日期:2019-07-16 03:20:31  来源:本站整理

谈到养老话题 正在打拼的“80后”这样说

  谈到养老话题,“80后”这样说:

  正在打拼的“80后”有准备

  已经“奔四”的“80后”大都上有老下有小,既是家庭的支柱,同时对养老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视觉中国供图

  当“80后”的朋友圈开始频频出现关注养老的文章时,人们猛然发现:最小的“80后”也已经30岁了。面对遥远的养老问题,“80后”怎么看?他们又是怎么做养老准备的?上周,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80后”。

  女白领的支出清单

  “这不是女朋友和老妈掉进水里先救谁的问题,在养老问题面前,只能是看谁先老。”32岁的李晓(化名)是一名白领,和绝大多数“80后”一样,她上有老,下有小,身上还背负着房贷。

  李晓给每月的支出排了一个先后顺序:房贷、孩子、老人,最后才是她和丈夫。房子和孩子放在最前面,这很好理解。而把父母放在自己前面,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安排。“相比我们两个人,我更担心的是父母的养老问题。”李晓是独生女,丈夫虽然有个姐姐,但按照传统,老人以后是要跟着儿子过的,所以她不得不这样考虑。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都不容易。”作为一名广告从业者,李晓的朋友圈天天被各种各样“中年焦虑”的鸡汤文刷屏。当身边不少年轻同事都开始为将来的养老问题焦虑时,李晓并非是无动于衷。“养老问题当然很重要。但我们俩离这个问题还有几十年,我们的父母却已经步入老年了”。

  李晓之所以更担心父母的养老,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照顾姥姥姥爷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李晓的姥爷遭遇车祸,在ICU住了半年之久;姥姥则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三个女儿轮流照顾了多年。“养老没有经济基础是不行的。”李晓说,她把家庭支出的相当一部分预留出来,就是为了用作将来父母的养老。让她感动的是,50多岁的母亲有时还会贴补她的小家庭。“我妈这么拼,也是为了将来养老给我们减轻负担。”

  谈到自己的养老规划,李晓承认,现在不考虑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因为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网上都说我们是最惨的一代,可我觉得养老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还没那么迫切,就算等到40岁再开始筹划也不算太晚。”她说,如果是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她可能会去做一些收益率更高的投资理财,为将来的晚年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保单里的有趣发现

  在33岁的保险顾问刘毅彬看来,李晓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曾留意过购买保险年金的客户,发现70%以上的客户群体都是40岁以上。“80后”、“90后”客户不但比例少,而且购买的量级也相对较低。

  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80后”是消费主力,许多人没有良好的储蓄意识。“消费水平高,用钱的地方多,存不下什么钱。”而且,“80后”往往工作压力大,常用消费的方式来缓解这种压力。对于许多人来说,眼前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长远的养老问题自然就更顾不上了。

  “如果不是从事这个职业,我可能也不会太关注养老问题。毕竟这个问题还很遥远。”刘毅彬说,他一开始购买保险年金,也是给孩子用作教育金,并没有想到自己。他说,大部分年轻人其实都一样,都是看眼前,“活在当下”。

  他说,许多人把保险年金称作“养老年金”。这个说法主要是来自40岁以上的客户。“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而且年龄偏大,而且许多人购买的目的就是为了养老。”相比之下,“80后”、“90后”的目的则不是那么明确。“他们是为了投资理财,或者仅仅是为了避免‘月光’,给自己存点钱。”他说,大多数年轻人对养老还是一知半解,需要社会的引导。

  他认为,“80后”这代人上有老下有小,做好未来生活的保障也是一种责任。对于更年轻的群体,尤其是“月光族”而言,要对未来有所规划。

  至于“焦虑”,刘毅彬认为大可不必。“我们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调整好生活节奏。平时多运动,多看看书,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达到健康、心态、财务、人际关系之间的平衡,而不是整天忧心忡忡。”

  养老院里的年轻人也不焦虑

  周丽媛是一家养老院的“80后”院长。大学学习护理的她,原本的职业目标是进医院工作。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误打误撞”地进入养老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谈到养老焦虑,她也有话要说。

  “虽然养老很受关注,但养老院在人们心中却一直形象不佳。”周丽媛说,她刚工作时,家里对她的选择很不能理解。“他们认为,你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却找了份伺候老人的工作。”对于家人的误解,周丽媛也非常郁闷。有一次,她试图劝说父亲能够接受她的选择,结果父亲气得猛拍方向盘,吓得她只好作罢。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观念开始转变。在周丽媛所在的养老院,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年轻面孔,甚至有的员工刚刚二十出头。虽然都是从事养老,但在自己如何养老的问题上,大家的观点也不一致。“有的人觉得应该攒钱住好一点的养老院,有的人就希望将来有座大房子,朋友们都住在一起。”至于她本人,除了购买了寿险,每个月还要定期存一笔钱。

  但是,想归想,真正开始行动的人却依旧是少数。她发现,相比之下,“80后”还有储蓄的习惯,而那些“95后”的同事则基本都是“月光”。在这群“95后”中,只有一个96年的小姑娘花钱比较有条理,对将来的养老问题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太少见了。”

  周丽媛说,虽然现在朋友圈里养老焦虑的文章频频刷屏,但是这种手机上的焦虑更多的还是“无病呻吟”。她说,这种焦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年轻人。“每个人都害怕衰老,但衰老是正常现象。大家应该看到,人们不仅能够很长寿,而且还能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干预,让老年生活变得更有质量,从而不再担心。”

  她认为,现在真正为养老焦虑的并不是“80后”,而是五六十岁的群体。

  “焦虑”到底来自哪儿?

  知名养老品牌专家、《养老人说养老》作者贾筱珊也是一名“80后”。在她看来,许多人虽然未到老年,却也十分焦虑,这种焦虑并不是因为养老,而是出于对自身现状的不满意。

  “用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在‘舒适区’待得太久了。”她说,所谓的“中年焦虑”多出现在40岁至45岁左右的中年人身上,他们在传统行业或是在大公司中工作,或是因为所处行业发生变化,或是因为公司起用新人,导致他们过去积攒的经验值相对贬值。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焦虑也会逐渐加深。

  “在如今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不被淘汰。”但是,现实中能够做到持续学习的人太少了,所以这种焦虑才会成为一种共同情感。生活中不管面临什么问题,都会导致焦虑。

  不过,对于“80后”,贾筱珊却非常乐观。她认为,相比“70后”、“60后”,“80后”对“铁饭碗”的意识更加淡薄,大家更加崇尚学习,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斜杠青年”。在她看来,对于养老问题,“80后”也会有焦虑,但是这种焦虑并没有那么强烈。“大家更倾向于通过不断自我增值的方式来应对养老问题,而不是仅仅为养老存上一笔钱。”

  贾筱珊说,随着社会的进步,“80后”这代人对于养老已经有了新的想法。他们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对精神层面的养老更是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她看来,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就不会为将来的养老过于担心。“对于‘80后’而言,首要的是安顿好自己的父母,劝说他们能够接受新的养老观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贾筱珊说,“80后”防范风险的意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基本上大家都会为将来做各种准备。她说,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考虑这个问题往往是有心无力。等到30多岁,职业状态都比较稳定了,再考虑这个问题就可以更加从容一些。

  本报记者 王琪鹏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Tags:

作者:Admin
友情连接
Copyright © 2012-2024 sd.caijx.com 山东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